“一带一路”倡议下生物多样性绿色投资
2020-06-04 10:06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致力于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在过去几个月受到了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另一个话题——绿色金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逐渐成为绿色“一带一路”的热门话题。这主要是因为:

  1.2020年10月5日到10日,中国将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届缔约方大会(COP15),大会将通过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

  2.生物多样性正在快速减少,目前已知的800万种物种中有100万种受到直接威胁。

  3.“一带一路”上的部分投资对生物多样性缺失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了严重影响。

  “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话题算是老生常谈。早在1994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一届缔约方大会就在巴哈马举办了),但是其非常进展缓慢。在众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具中,生物多样性金融(biofin)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生物多样性风险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数万亿美元投向线性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公路、铁路和电力传输设施,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如矿山和电力厂。根据中国过去40年经济发展的经验,并基于众多多边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亚投行)对基础设施差距的分析,中国有能力通过“一带一路”加强经济体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增加贸易和改善民生。

  然而,基础设施建对自然生态系统而言是一种入侵。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导致景观和栖息地的碎裂化,以及其他负面效应,例如外来物种入侵、大风、火灾、动物死亡(如在公路上被汽车撞死)、污染、微气候等。

图1. 线性基础设施导致景观碎裂化案例

来源:PJeganathan

  基础设施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风险包括:

  道路建设和电力线路建设等引起的森林退化、塌方、洪水、狩猎活动增加和非法货物交易增加等风险;

  修建水坝导致的洪水,修建凝土路面导致的内涝,以及这二者导致的山体滑坡风险;

  水温升高(例如用水冷却发电厂)导致的微气候的产生;

  采矿以及利用岩溶等原材料导致的自然资源减少。

表1:基础设施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01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将危及“一带一路”沿线4,318种动物和7,371种植物 。“一带一路”经济走廊覆盖了265种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包括濒危物种高鼻羚羊、老虎和大熊猫,以及1,739个重要鸟区(IBA)或者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BA)和4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

图2:“一带一路”沿线上生物多样性影响 

  “一带一路”沿线生物多样性减少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两个典型例子:

  在尼日尔,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获得3个石油区块,位于特尔密和丁图马自然保护区,该自然公园是现存的最后一个撒哈拉野生动物保护区,也是白羚羊唯一栖息地。为了保护石油田,尼日尔政府表示,将重新规划国家公园范围。然而,正如很多观察家所指出的那样:新边界并没有为相关物种提供合适的栖息地。

  在印度尼西亚,中国水电集团把一大片原始的巴当托鲁森林改造为一个新的510MW水坝。这片森林原本是许多稀有物种的栖息地,包括2017年才发现的一种新的猩猩物种和苏门答腊虎。大坝的建设可能会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动物的栖息地。

 

  二、生物多样性金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提出建设“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一带一路”。在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心议题。

  金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等方面的作用不容低估。生物多样性金融可以被广泛理解为利用金融工具实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5条。

图3: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5条和“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

  因此,生物多样性金融应该被理解为绿色金融的一部分。目前,大部分绿色金融被用于应对气候变化。根据国际开发性金融俱乐部(IDFC)的数据,2018年,在全球投向绿色金融领域的1340亿美元中,只有90亿美元进入了非气候金融专项投资。同样,2019年,经合组织(OECD)研究发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投资——包括海外直接投资、政府资助和捐赠——只有约800亿美元,其中私人投资约50-100亿美元。相比之下,全球债券市场总规模为108万亿美元,预计2019年中国债券发行规模将达3万亿美元。
生物多样性金融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从主体上看,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1. 对于投资者:投资回报不足、投资流动性不足、投资风险不确定、项目数量有限、评价标准模糊、二级市场不充分、ESIA和监测费用高

  2. 对于投资对象/项目:没有有商业案例、知识和能力有限、高尽职调查成本、难以满足抵押品、担保要求(如ABS)

  3. 对于监管者/政府: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不完整(例如设立奖励/保障措施)、生物多样性绩效评估能力有限(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监测项目能力有限为了通过绿色金融来加快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会议做准备,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首当其冲的是,棕色金融必须缩减,包括降低对污染行业(如化石燃料、农业)的补贴,提高对污染行业更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如许可证、报告)。与此同时,绿色金融应该通过提供资金(如税收激励)和项目回报(如补贴、放松监管)的组合来加速发展。此外,中国应分享和推广其在生态“红线”设置方面的经验,以便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BIs)。

图4:推动生物多样性金融

  对于负责任投资者来说,一方面他们需要研究生物多样性投资的影响,并且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环境与社会绩效标准第六条和欧盟的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同时,生物多样性投资者可以采用支持保护或恢复生物多样性的商业模式,例如:生态旅游可持续农业,避免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使用自然保护方式环保基础设施(例如以红树林代替混凝土坝防洪)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模式,例如为保护水源而非清洁污水付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投资者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平台和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从中发展商业模式。可利用的国际倡议、平台、组织等包括:-自然资本联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网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物多样性供资倡议自然资本金融联盟(NCFA)《生物多样性公约》经合组织及其生物多样性金融工具数据库国际开发性金融俱乐部(IDFC)私营投资保护联盟(CPIC)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然而,考虑到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发展现状,我们认为, 还有巨大的空间对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供应商和项目所有者等所有利益相关方加强知识普及和意识提升工作。为了更快进入下一阶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如商务部、财政部等对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物多样性融资的了解和认识。提高投资者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威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意识使《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中“一带一路”沿线广泛利益相关者参与达成一致从最高政策层面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会议制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