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与欧亚门户相约“云端”,加速融入“一带一路
2020-09-27 10:09    来源:第一财经网

  一场别开生面的“云端”会谈,成为了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天津自贸区”)加速融入“一带一路”的缩影。

  近日,天津自贸区高质量发展云推介活动瞄准欧亚门户,从其区位特点、产业优势、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向土耳其做了“云展示”与“云推介”。

  在当天下午的“云端”会谈上,来自土耳其的企业和投资者认真聆听了介绍,并提出了各自关注的疑问。

  疫情倒逼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让“云端”推介和“云端”商务会面变得普及。作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开放区域,开启云推介活动的天津自贸区,也充分利用数字化的技术与平台,不曾放缓招商引资的脚步。

 

  土耳其对华投资激增11倍

 

  随着土耳其申请加入亚投行,加快“向东看”的步伐,中国启动“一带一路”倡议时,就与土耳其一拍即合。 

  从两国的经贸合作来看,中国从土耳其进口的主要产品是矿产品,而土耳其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双方的贸易互补性较强。另外,中国和土耳其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优势,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存在动力。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双方将在基础设施、能源、文化、通信、科技等多领域深化合作,从而为中土双边贸易带来更多机遇。

  研究报告预计,中土的贸易结构将不断优化。土耳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已连续两年有所减小,而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土双方企业积极探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化工和纺织等领域的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将带动机电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优化贸易结构,促进贸易双向平衡。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和土耳其双边贸易额208.1亿美元,同比下降3.4%。其中,中国对土出口173.2亿美元,同比下降2.7%;自土进口34.9亿美元,同比下降6.9%。下降主要因为土耳其受到国内经济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整体表现低迷。

  一个逆势激增的数据则是,2019年,土对华投资1123万美元,是上一年的12倍,即激增11倍。

  作为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土耳其的经济在此次全球疫情期间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韧性”,恢复增势强劲。

  当地时间9月14日,根据土耳其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7月份土耳其的工业生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4%,制造业指数同比增长了5.1%。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津自贸区针对产业集聚特点和营商环境优势向土耳其的企业和投资者做了推介和沟通。

 

  让外来企业在这里扎根

 

  当天的云推介上,天津自贸区管委会的相关负责人向土耳其的新老朋友引用了一句中国古文,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比喻事物的发展会因环境不同而产生变化。

  在天津自贸区看来,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企业在这里扎根,怎样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作为跨国企业对华投资的热门区域之一,天津自贸区着力打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壮大产业集群:租赁保理创新活跃、汽车贸易蓬勃发展、高端制造维修持续升级,跨境电商、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和细分领域都在这里蓬勃发展。

  土耳其拥有大量中小企业,其中不乏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和创新者。在天津自贸区内,这些企业除了享受充分开放的环境和制度创新的优势,还可以在日趋完善的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中,找到无限商机。

  截至2020年上半年,天津自贸区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6.9万户,注册资本2.33万亿元,是设立前历年总和的近3倍。

  作为我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区自挂牌以来,全面落实《总体方案》与《深改方案》。

  5年多来,天津自贸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累计实施428项制度创新措施,向全国复制推广37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向全市和相关区域复制推广230项经验案例,有力发挥了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的示范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天津自贸区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和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战略定位,加快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积极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全面落实“负面清单”制度,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百亿美元。

  具体到制度创新和营商环境方面,天津自贸区建立了综合统一的行政审批机构,推出了多项政务服务创新。比如,在全国率先实现“一个部门、一颗印章”审批、率先实施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广泛推行“不见面”审批、率先实现税务“综合一窗”,一口受理、一窗统办6大类192项国地税事项等便利化政务服务措施,显著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企业的获得感。

  今年7月,由中山大学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蓝皮书》显示,天津自贸区位居第三,仅次于上海、广东。

  在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方面,天津自贸区按照《外商投资法》,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全面落地,并通过设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方面,人民银行总行已正式批复FT账户在天津自贸区实施。外汇管理总局还在天津自贸区率先开展飞机离岸租赁对外债权登记业务和共享外债额度便利化两个试点,同时出台了商业保理行业监管办法。

  另外,外汇资本金和外债意愿结汇、取消A类企业货物贸易收入待核查管理、跨国公司外汇集中运营管理等政策,让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最高提升近90%;融资租赁收取外币租金业务有效解决了企业币种错配问题,节约企业汇兑成本最高达6%。

  数据显示,区内各类持牌金融机构达到126家,自挂牌以来至2020年5月,区内主体新开立本外币账户8.5万个,办理跨境收支2219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4346亿元。

 

  产业集聚优势显著

 

  天津自贸区共分为三个片区。其中,天津自贸区的机场片区已成为天津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转化的重要集聚区,民用航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产业形成优势,为华北地区重要的航空货运中心。

  天津港东疆片区则是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国际贸易、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

  作为天津市金融改革创新集聚区和滨海新区城市核心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金融服务机构超过1400家,并以滨海高铁站为中心,实现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与北京核心区实现1小时通达。未来,这一区域将努力打造中国北方金融创新中心。

  就优势产业而言,天津自贸区的融资租赁产业发展独具特色。目前已累计登记租赁公司3700多家,飞机租赁规模增量占中国租赁飞机增量的80%以上。这让东疆片区成为了中国的飞机租赁中心,以及继爱尔兰之后的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探索SPV租赁、保税租赁、离岸租赁等40多种租赁交易结构。

  商业保理业是其另一大特色产业:区内聚集中铝、宏泰、渤海保理等优质企业700余家,业务规模1000亿元,占全国的15%。这里还是全国开展商业保理的试点区域,可以试点开展租赁兼营商业保理、出口保理业务,推出首单影视保理业务,搭建关汇数据交换通道。

  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以及中国最大的平行进口汽车集散中心,天津自贸区的平行进口汽车到港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并已试点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

  航空及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也颇具优势。目前,空客A320飞机总装线在区内落户,是欧洲之外最大的空中客车生产基地,空客A330完成及交付中心投入使用。庞巴迪公务机维修项目投产运营,海航GE发动机维修、天津航空维修中心、汉莎技术培训中心等项目纷纷落户,已经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航空制造维修基地。

  受益于天津自贸区的创新氛围,科技创新型产业加速成长。

  天津港东疆片区正在建设进口商品直营中心,设立分拨平台,外国商品从港口通关后直接分拨到直营中心,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商品价格。比如,土耳其出口到中国的优质产品,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展示和交易,国内的购买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进口商品关单、商检单、卫生证书,实现全程可追溯。

  再过40多天,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线下如期举行。从首届就开始亲身参与的土耳其驻上海总领事萨布里·通奇·安格乐表示,土耳其政府鼓励企业抱团参展,相信中国市场的持续开放将为世界创造更多商机。

  在安格乐看来,对于中国市场,土耳其企业要重视,更要有耐心。因为大多数土耳其人对偌大的中国市场还不够了解,进入中国的土耳其企业还相对较少,时间也较短。

  “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来说意味着新的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向外界发出‘共同发展’的清晰信号。”他这样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