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1-04-30 19:04    来源:环境保护

摘要

  新形势下,绿色复苏和增长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对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将有助于接轨国际融入全球绿色发展,妥善承担好环境国际责任将有利于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象,主动对接全球低碳创新体系和绿色标准体系将有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化水平也将为实施更大范围的宏观调控提供可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环保国际合作要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要求,以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环境治理体系为目标,以促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要求,以支撑绿色低碳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为重要关注点。

  作者: 周国梅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党委书记

引言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普遍要求[1-2]。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也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保国际合作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生态环保中心工作和外交大局起到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入挖掘生态环保国际合作的更大潜力,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时代命题。本文基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部分解读材料,结合职责和实践可能,探讨了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生态环境保护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和作用,分析了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要求,并就“十四五”开局之年有关国际合作重点任务作了谋划思考。

 

生态环保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指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战术上日渐成熟,并逐步形成了配套的行动计划、政策和措施体系;战略上不断清晰,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深入推进,生态环保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进入新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事业肩负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3-4]。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使得生态环境保护深度参与宏观调控有了明确的依据。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助力经济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也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取向更加明晰,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进一步凸显。生态环境是衡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新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应当进一步发挥好引领作用、管控作用、保障作用和支撑作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生态环保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起到引领作用,主动在发展理念、发展目标、产业规划布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安排等方面出思路、把方向。二是生态环保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好管控作用。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局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确保在国土空间管控、绿色标准制定、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站好岗、放好哨。三是生态环保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保障作用。在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努力在碳市场、绿色金融与保险、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妙招、使巧劲。四是生态环保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承担支撑作用。主动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促进环保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等方面开辟主战场,加快在绿色消费、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挂好挡、加满舵。

 

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使命和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作出了重大判断。《建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一方面,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传统国际大循环明显弱化,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国际关系急剧演变呈现新的治理格局,不公正、不公平等现象依然突出。从生态环境国际领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对全球环境治理带来重大影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内顾倾向上升,各国宏观经济环境政策趋于保守,环境议题政治化明显,各方博弈较量更加深入,相关生态环境议题谈判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新舞台。另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多边主义仍是国际关系的主流,国际体系变革在困难与挑战中持续深化,区域内循环、再平衡逐渐显现。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发表特别致辞强调,解决时代课题,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维护全球多边主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使命。在新发展阶段,生态环保国际合作亟需深入挖掘发挥更大的潜力和作用,服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新的绿色竞争优势,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成为接轨国际推动绿色发展的明确要求。多年来,我国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深化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和环境国际公约履约,以积极参与的姿态展现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其中,“引领者”的角色对生态环保国际合作从理念和能力上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生态环保国际合作的使命和部署要求得到进一步明确和提升。《建议》第十部分提出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等目标任务[1]。在新发展阶段,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将在行动力度、姿态展现上更加主动深化,在工作领域、目标导向上更加具体明确;生态环境治理与国际环境合作进程将更加有机结合,主动接轨国际融入全球绿色发展将有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二是承担好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环境国际责任日益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生态环境保护国际舞台中心。国际社会期待看到中国方案、中国贡献,中国积极履行条约义务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影响。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恢宏的世界胸怀展示坚定的大国担当,引发世界瞩目和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妥善承担好同发展中大国相称的环境国际责任,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重要支撑。《建议》明确提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等建设目标[1],进一步体现了对中华民族福祉和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也展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履行对国际社会所作承诺的鲜明态度。

  三是深度对接全球低碳创新和绿色标准体系,成为生态环保国际合作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开放,而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主要体现在制度层面,即促进国内相关规章制度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与国际通行、接轨,体现监管的一致性。绿色化是全球疫后经济复苏的主流,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在国际循环中地位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我国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在环境与贸易、固体废物与化学品进出口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面临新的制度供给需求和监管能力要求。主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引领生态环保国际合作,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将是参与引领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制修订的重要抓手。深入研究如何加快融入全球绿色发展,对接全球低碳创新链和国际绿色标准体系,促进提升国际循环的绿色化水平,应当成为新发展阶段下生态环保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向。

  四是深入挖掘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更大潜力,能为生态环保参与更大范围区域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等宏观调控提供重要手段。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坚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或转型经济体,国情相似、发展阶段相近,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需求旺盛。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引领周边区域国家绿色发展,将形成互利互惠、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引力场,形成更大范围的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空间,服务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构建更加宽松有利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同时,应加快推动共建国家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绿色产业园区、绿色经贸合作区、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全方位体现“一带一路”建设绿色示范引领。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提供绿色信贷指引和大数据服务功能,助力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绿色投融资水平,服务保障对外投资合作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环保国际合作重点任务的思考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国内、放眼世界,主动增强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助力确保“十四五”时期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要求,协同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精心谋划一系列高层次国际会议机制成果,体现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使命担当。全力做好筹备《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等重点工作,推动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全方位落实“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要求,持续拓展“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研究院建设,加快构建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网络,不断凝聚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共识和合力。积极参与影响全球环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加强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协同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全球环境治理变革,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实践。

  二是以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环境治理体系为目标,统筹推进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及双多边区域环保国际合作。加强研判全球环境治理进程风险和挑战,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速从参与向引领转变。在新发展阶段,考虑将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区域性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作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抓手。全面做好《蒙特利尔议定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等公约的履约支持保障工作,积极参与引领多边环境治理。不断加强环境公约的自主履约能力、水平与实效,充分发挥环境履约在推动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作用。统筹谋划重要外事活动和对外合作交流工作,为中欧环境与气候变化高层对话、中日韩环境部长会、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主义,为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以促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要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低碳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与“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融合,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治水、固土、防风险”,加快引进先进实用技术,支持创新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产业,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解决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绿色“卡脖子”技术难题。大力推动对外贸易绿色发展,推动落实已签署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统筹相关产业合作平台建设。全面提高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绿色化水平,推动地方、行业开展绿色供应链实践应用,助力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推进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生态环境管理指南,提升境外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降低海外投资生态环境风险。加强国际人才“走出去”战略,提升各类使者培训计划的影响和效能,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国际人才队伍。

  四是以支撑绿色低碳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为重要关注点,抓好重要国际环境政策对比研究。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做好国际绿色发展经验借鉴、国际环境政策的比较研究。密切关注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政策、新趋势、新问题,围绕绿色低碳转型、环境治理改善、碳中和与碳达峰、全球环境治理、国际环境政策等,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层次、长期影响。有效调动中外专家网络资源,以问题为导向,优化政策研究设计和选题规划,为美丽中国建设提出更多前瞻性、战略性的政策建议。落实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平台,积极倡导共建全球生态文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