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
2021-06-11 17:06    来源:中金研究院

  5月25日,共话绿色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论坛在京举办。论坛由生态环境部指导,“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绿色联盟)与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中金研究院联合主办,旨在探讨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协同支持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前景与路径。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尊敬的赵英民副部长、沈如军董事长、金立群行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和在座的各位共话绿色丝绸之路,共同探讨“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早在2016年6月,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当中就提出要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在2017年5月和2019年4月第一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进一步阐述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庄严宣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4月,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和博鳌亚洲论坛,习近平主席倡导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出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这一系列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导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了新的前景。我借今天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几点看法。

  一、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生态文明领域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内容,通过一系列的绿色行动倡议,采取了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的若干举措,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不断增强,国际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福祉。

  一是绿色丝绸之路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已落地生根,截止到目前已经有43个国家的15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联盟并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汇集了30多个国际平台、190多个国家的200余项指标数据,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和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举办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培训班,为多个国家的学员提供培训机会。

  二是加大环境技术与标准引领。编写《“一带一路”生态环境标准蓝皮书》,建设“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的机构。发布《团结与科学(2020)报告》,推进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智能决策支撑系统,推动落实绿色高效智能行动方案。

  三是稳步推进务实合作项目。中国的企业在参与境外项目招投标和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国际惯例,东道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绿色环保、规则标准,严格遵守当地招投标的程序,充分利用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也得到了东道国的普遍认可。特别是在有关能源项目方面,有效的改善了东道国的生态环境,获得了当地政府和国际环保组织颁发的环保奖项,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东道国的用电难、用电贵问题,解决了能源可及性的问题,电力可及性的问题,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就业机会,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发展林草全球伙伴关系,加快落实与俄罗斯、埃及、摩洛哥等国家防治荒漠化相关合作,启动建设哈萨克斯坦首都圈生态屏障试验示范区,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6个农业节水灌溉的试验区,这些项目为当地经济社会和绿色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应对气候变化为绿色丝绸之路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面对日益紧迫而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绿色发展国际合作在国际政治、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国际政治环境来看,绿色议程正加速回归到国际政治的中心。从世界经济环境来看,绿色低碳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转型的现实选择,绿色复苏加速成为国际共识。从生态、人文环境看,全球气候危机正推动各国政府加紧行动,实现巴黎气候协定所确立的将全球升温控制在相比工业革命前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争取1.5摄氏度以内这样的目标。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唯一的选择,这也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是绿色低碳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推动绿色复苏,绿色低碳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报告认为,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速度部署清洁能源。2030年可再生能源投资需求达到7500亿美元,欧盟为实现2050年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也需要再投入将近8000亿欧元。中国在清洁煤、碳捕集利用封存、绿色照明等低碳技术,风能、太阳能、核能等低碳能源,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业等领域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做大做强做优相关产业有助于抢抓全球绿色发展机遇,巩固绿色产业发展基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共建“一带一路”带动绿色投资需求。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将迎来发展的加速期。首先,“一带一路”沿线绿色投资缺口仍然很大,资金供给相对不足。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到2030年,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需要1.5万亿美元的投资,加上绿色转型升级需要的节能改造投资,则达到1.7万亿美元,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的投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这样的绿色投资需求。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仍然还是较为粗放的,平均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计算,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排放量的70%,一旦建成其年排放量将在未来数十年会保持不变,具有明显的碳排放的锁定效应。这就要求“一带一路”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加大绿色投资。

  三是绿色投资理念已经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截止到2021年4月底,我国与英国牵头发起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已经有来自全球39个大型金融机构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未来可期。绿色金融大有可为,“十三五”以来我国绿色金融规模不断壮大,体系逐步健全,实现了积极的节能减碳效果。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截止到2020年末,绿色贷款余额从2016年的7.5万亿元增加到近12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首次突破了3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支持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3.7亿吨,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8.3亿吨。最新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发行规模约157亿美元的绿色债券,为清洁和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总金额约为去年同期的4倍,发行规模也超过美国,正在引领全球绿色债券销售的热潮。

  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和支持沿线国家实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方面,中国金融机构可以为“一带一路”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机构也可以为中国的绿色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中国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市场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也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2016年,在中国的倡导下,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正式将发展绿色金融倡议写入到了公报,绿色金融首次列入杭州G20峰会议程,G20会议对政府通过绿色金融带动民间资本进入绿色投资领域达成了全球的共识。

  三、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永久的底色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积极推进“十四五”时期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与各方一道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

  二是不断提升国际合作水平,继续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研究院、“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等平台机制建设,继续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和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办好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构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交流合作体系,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林业、草原、国家公园发展方面的对接,办好中国中东欧国家林业高级别会议,推动绿色援外计划。

  三是扎实推进相关领域研究,包括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路之间的建设研究,发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报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案例报告(2020)》的作用,落实《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实施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转移专项行动。

  四是加强绿色发展领域的务实合作,指导走出去企业切实履行生态环保责任,积极开展绿色投融资合作,不断打造绿色发展领域的新亮点。发布新能源产业技术优势,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对接,通过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咨询服务等方式,助力相关国家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国家能源供给向高效、清洁、多元化方向转型,实现绿色经济复苏。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加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加强与有关国家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促进投融资流向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

  五是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绿色金融合作,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区域的投融资合作,促进产融对接,提高发展中国家绿色金融能力,依托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领先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推广中国的绿色金融标准,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到“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的领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投资,鼓励企业使用人民币采购国内相关产品服务。

  女士们、先生们,“一带一路”源于中国,更属于世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关乎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关乎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利益福祉,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期待着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为各国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治理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