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的新实践
2020-07-27 14:07    来源:新华财经

  随着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向纵深推进,面对未来可能不断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各界一道,在资源环境保护领域不懈努力,并从多角度以实际行动为绿色“一带一路”继续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底色必将愈发浓重。

  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2017年,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导向。2019年,“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正式启动。

  “一带一路”不断向着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的方向演进,绿色“一带一路”不仅成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也成为完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的新实践。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初衷

 

  “一带一路”建设已迈入蓬勃发展的第二个五年,为实现“一五”和“二五”的顺利过渡,并在保证经贸增长速度的基础上推动与沿线国家合作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势必应审慎考察当前各地区在资源环境领域面临的共性问题,凝聚绿色共识,探索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大战略目标协同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型增长模式。这是绿色“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初衷。

  时至今日,世界各国都在迫切寻求应对资源环境问题的新方式、新出路。从地理位置来看,“一带一路”沿线65个成员国分布遍及亚欧大陆以及非洲板块的部分区域,总体表现出矿产资源丰富且互补性强、自然环境复杂而彼此差异较大等区位特征。“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经济体,其主要增长模式仍处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初级阶段,存在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环境保护基础和意识较差、以及对“先污染,后治理”理论的路径依赖等多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现有状况的分析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既有压力和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潜在环境隐患均已较为突出,而目前以高能耗、重污染产业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则会加剧地区内环境经济承载力恶化,进而导致整体经济的稳定性降低,并造成各具体经济部门和重点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的难度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身成长的经验教训以及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面临的现实威胁均已证明,缺乏资源保护手段和生态建设基础的传统增长方式其未来经济发展的质量及可持续性都将受到严峻考验。生态问题无国界,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日渐成熟、创建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国家理念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次对全球环境治理与国际合作方式的积极实践,其中包含的“共享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内在要求,不仅是中国为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各沿线成员国推动自身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科学内涵

 

  绿色“一带一路”,字面意思,即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全过程。以上意义在多层面实践中得到了全方位体现,并表现为绿色“一带一路”的科学内涵。

  企业具体项目对接需以绿色化为前提。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性、关键性抓手,国际合作具体项目的绿色化无疑是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于企业而言,这一方面要求其在项目开展前期即为其奠定绿色基调,通过充分调研当地资源环境分布状况,依托生态环境的现有条件有针对性地分析并筛选投资项目,因地制宜地布局和制订合作计划;另一方面,应注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绿色发展水平的保障和提升,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企业“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评级体系和风险评级体系。而对于政府而言,意味着其应对涉及投资产能、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对相关企业予以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还应培养并引导国内外优秀环保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对具体项目的资金和智力支持,切实推进项目绿色化进程。

  打造绿色产业发展体系,以绿色动能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球经济格局的动荡给世界各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太多不确定性,但也成为部分国家“爬坡过坎”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点。绿色产业,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都是发展趋势,也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产业发展需以绿色、低能耗、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同时要求较高的科技含量为重要支撑,这也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涵。一方面,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可以通过对具体项目部分关键节点的把控有效提升整体产业的绿色发展水平,以环保技术与科学理念为引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产业,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新思路;另一方面,绿色“一带一路”还可成为沿线新兴绿色产业优良发展的基础和孵化器。但这要求在绿色“一带一路”平台下各国能够在比较优势和利益共享原则下加强绿色创新技术合作和经验交流,通过打造绿色技术共同体有效推动国家层面的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与共建国家可持续增长战略有效对接,共享绿色发展硕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类似,绿色“一带一路”也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平台,平台建设也需要与各国自身发展战略相对接、相协同。谋发展、促竞争,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求和谐。对于企业项目对接和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层面所实施的有力措施其最终指向则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共享绿色发展的硕果。这不仅是在国家宏观层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最深层内涵,更是在当前全球资源环境危机频发、未来总体局势和发展路径面临严峻挑战的重要关口,面对部分国家独善其身甚至以邻为壑的做法,中国出于共同利益的考量和“天下大同”的情怀,为构建人类绿色命运共同体而做出的深远规划和积极探索。

 

  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方案”

 

  1972年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上升到全球高度,中国作为当时的列席国之一,不仅参与了《人类环境宣言》等环保领域纲领性文件的制订和签署,更是从中汲取了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优秀经验,较早进行了绿色发展的有力探索。“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预示着“一带一路”建设要将绿色贯彻到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也成为后续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指引,更成为中国在由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跟从者、受益者角色向引领者、贡献者角色转变的关键时刻所作出的庄严承诺。现如今,在世界急需构建国际新秩序、谋求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提议将“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成新时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桥梁,与沿线各国共谋绿色发展,这不仅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宏观战略构想和顶层设计,也是中国向全世界回馈的绿色公共产品,以及为全球环境治理无偿提供的“中国方案”。

  实践来看,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是实现地区经济长期增长的首要条件,也是推进绿色“一带一路”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对环境污染较大,因而对该领域的绿色化投入不仅具有深刻的必要性,更可获得巨大的潜在生态收益和现实经济回报。目前,中国对各地基础设施项目的绿色创新型改造和建设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投资领域,且已取得初步成效。而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则应在充分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独特区位条件和具体矿物蕴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多种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渠道,同时加快配套先进技术的研发投产,并联合相关基金投行和政府部门,共同为区域内基础设施以及其它经贸合作项目的绿色化进程提供更大程度的保障和支持。在对以上关键项目开展重点帮扶之余,还应有意识地汇总相同产业的已有技术和建设成果,并以此前与沿线各国共同建立的多个不同领域的产业合作交流平台为纽带,加强绿色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建设,宣传并鼓励在整体产业内首先形成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意识和风尚,进而便于为部门内其它多数企业对可持续生产模式的接受和效仿提供现实路径;同时,应尽快完善绿色产业评估体系及其细化标准的设定,以多方面举措推动各产业层面的绿色规范化建设。

  随着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向纵深推进,面对未来可能不断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各界一道,在资源环境保护领域不懈努力,并从多角度以实际行动为绿色“一带一路”继续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底色必将愈发浓重。

  作者:程宝栋 李芳芳 解希玮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一带一路林草经贸国际合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