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热点问题
2020-08-14 14:08    来源:一带一路评论

  共建“一带一路”在中国与世界的良好互动中稳健前行,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议题。近期,国际学术界围绕“一带一路”理念与实践、“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投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展开诸多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

 

“一带一路”理念与实践

 

The Prospect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the Context of Bangladesh

“一带一路”倡议在孟加拉国的前景

  文章从孟加拉国的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前景。研究表明,长远来看,只要妥善解决“一带一路”有关的区域和经济问题,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的投资对孟加拉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一带一路”要在孟加拉国以及南亚取得成功,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该区域贸易互联互通领域的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与孟加拉国利益攸关。由于缺乏经济激励措施,孟加拉国从来都不是外国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一带一路”为孟加拉国发展带来机遇,孟加拉国可从“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中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重大利益:

  首先,“一带一路”投资合作会加速孟加拉国基础设施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援助下修建的公路和铁路,将增强孟加拉国内部的互联互通。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投资对满足孟加拉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至关重要。中国的投资计划将帮助孟加拉国实现“2021愿景”框架下的经济目标。

  其次,“一带一路”将促使孟加拉国融入全球供应链。“一带一路”区域互联互通将为中国和东盟提供更多贸易机遇。

  第三,中国正在迅速从生产驱动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这种转变将使孟加拉国能够吸引投资进入其新兴制造业。

  历史上,南亚是世界上贸易、互联互通和人员往来最不完整的地区之一。“一带一路”在促进南亚国家和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南亚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和困境。中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是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地区开展的挑战之一。印度不仅是地理上最大的国家,也是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没有跨界运输基础设施和一体化贸易网络,任何区域一体化倡议都无法取得成功。印度的参与对于在南亚实现这样一个网络至关重要。基于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任何未来合作,特别是在区域一体化问题上的合作,都是一个牵强的想法。因此,在评估“一带一路”能否在孟加拉国以及更广泛的南亚取得成功时,新德里和北京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轨迹将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决定性因素。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s Nascent World Order Structure and Concept? Between Sino-Centering and Sino-Deflecting

“一带一路”倡议为新生世界秩序的结构与概念?

 

  文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具有维持世界秩序意义的概念。中国政府通过面向公众的文件和演讲,组织和形成“一带一路”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首先,“丝绸之路”被誉为中国领导下多种文明的历史成就。其次,“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传统的当代体现:技术上复杂的基础设施和经济治理机制,旨在为参与成员创造"双赢"。

  “一带一路”的理念并不凭空产生,通过与历史丝绸之路的关联,使得复杂的“一带一路”容易被理解。对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积极评价认为,它是一个整合欧亚空间的实体,因为它具有多元文明、合作、互利的特点。在21世纪的今天,它得到了恢复和重新激活,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概念:中国被定位为一个更大的秩序的管理者和保障者。

  以这种方式,历史上对丝绸之路的看法被重新整理,使一项源自当代中国经济活动扩张的巨大事业变得容易理解,但“一带一路”包含了更复杂的资本规模和领土关系。“一带一路”提供了一种合作和包容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中国政府要确保欧亚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公共产品的生产,并作为负责任的全球管理者,通过多边论坛开展互利合作。

 

Don’t Fear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不要惧怕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旨在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将亚洲和欧洲经济联系起来,主要投资对象是那些经常难以获得资本市场获资金的发展中国家。美国一直谨慎地看待“一带一路”,担心它会增加中国的影响力。然而,美国可能会从贸易增长中获益。“一带一路”还可以打击极端主义,促进一些不稳定地区的国家建设。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并没有明显缩小华盛顿的外交选择范围,也没有将俄罗斯等国与中国利益永久捆绑在一起。美国的公开反对,会促进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与中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对“一带一路”反应过度,只会把“一带一路”从机遇变成不必要的威胁。

 

Tension and Rivalr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Global Governance, and International Law

对立与对抗:“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治理和国际法

 

  “一带一路”诞生的背景有效地决定了“一带一路”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地缘政治行动,并越来越多地人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地缘经济战略。虽然地缘经济这一概念没有普遍认同的含义,但这个概念往往会让人联想到地缘政治策略中的赢家和输家。“一带一路”有地缘政治色彩。新兴大国要求在现有大国中获得更大份额的权力,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重要的是,这种要求避免在争夺霸权的竞赛中发生冲突。同样重要的是,无论是地缘政治还是其他方面的竞争,都应在透明、包容、平等合作的多边框架下进行。尽管改革当前的全球治理是受欢迎的,但建立竞争性的论坛、结构和规范或许不失为新兴大国承担领导权的最佳方式,因为建立信任和获得信心需要时间和努力,而且最重要的是,需要实践和经验。中国需要让世界相信,“一带一路”确实是国际合作中的"双赢"方案,要做到更紧密地结合国际法。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Does sustainable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 challenges matter for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eat? A novel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可持续增长、能源消耗和环境挑战对“一带一路”至关重要吗?

 

  经济全球化,密切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文章探讨“一带一路”65个国家在1981年至2016年期间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人口增长、金融发展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消费、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有明显的影响,而金融发展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对环境有良好的影响。除南亚地区外,能源消耗对所有地区的环境质量都产生了积极和显著的影响。除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外,长期而言,经济指标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微弱的关联。这项研究为专家、决策者和“一带一路”列出的政府官员提供了一个蓝图,建议大众和工业向可再生能源资源转变。此外,在工业区附近安装水处理厂的必要性也很重要。此外,环境监测机构和投资组合投资者应组织环保投资和可再生能源依赖意识宣传活动,以实现“一带一路”愿景。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治理

 

  中国于2013年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迅速吸收中国在海外的政治和经济参与。“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倡议,正式涉及130多个国家。“一带一路”的扩大引发了环境影响及其对环境治理的影响等重要问题。文章从“一带一路”环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政策和倡议出发,探讨了中国如何积极、快速地构建绿色“一带一路”的制度架构。当前绿色“一带一路”的制度架构依赖于自愿的企业自主治理和众多国际和跨国可持续发展倡议。“一带一路”环境治理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中国的优先领域和承诺,也取决于“一带一路”伙伴国维护、实施和执行严格环境法律法规的政治意愿和能力。

▲  “一带一路”在51个国家的投资项目类型

  基于51个国家的374个“一带一路”项目研究表明,“一带一路”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领域(215个),其次是能源领域(159个),这300个项目的资金总额约为5000亿美元。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是“一带一路”项目资金的前五大受援国。在巴基斯坦、中国、俄罗斯、孟加拉国和白俄罗斯,“一带一路”项目的总成本最高。

  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的环境治理采取了积极而温和的态度。中国正在以国家、国际层面的愿景宣言为基础,积极、快速构建绿色“一带一路”机制。这正突显出中国寻求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更有影响力作用的决心。中国政府要不断加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在推动绿色“一带一路”机制建设过程中,让许多私人和国际组织参与进来。

 

Has China's Oil Investment in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untries Helped Its Oil Import?

中国石油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有助于石油进口吗?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大幅增加,作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能否促进中国的石油进口自然成为一个问题。文章以“一带一路”国家石油进口量和与石油相关的投资量为数据集,结合其他控制变量,对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石油投资有助于提高其石油安全。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增加了来自东道国的石油进口量,并使中国的进口来源多样化,不同的投资方式(如绿地或并购),其效果并不存在差异。

  早在1993年,通过“走出去”,中国政府鼓励三个主要能源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通过投资、勘探、钻探以及建设炼油厂和管道建设等途径“走出去”,以确保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历来是中国的投资目的国。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对外投资,广泛而密集地增强了我国的能源安全。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的海外投资与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石油的概率和进口量呈正相关。平均而言,对一个国家的能源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从企业层面上从该国进口能源的可能性就会增加1.3%。从公司层面上看,从该国的进口增加了约0.1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急剧增长。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中国“走出去”战略是有效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出口国。在这些国家投资可以增加石油进口,从而有助于增强中国的能源安全。稳定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系对中国能源安全日益重要,而持续发展和维护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

 

Developing Cross-Border Blockchain Financial Transaction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发展“一带一路”跨境区块链金融交易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跨境金融交易将迅速增长,特别是在欧亚地区。目前这类交易面临着许多挑战,从缓慢的支付系统和不同的技术标准到不同的法律和合规体系。这些挑战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解决,区块链为目前跨境金融交易中采用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带一路”建设为“区块链”支付体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正在迅速增长,为全球贸易和投资流动提供动力的高效支付体系需求巨大。目前,有许多试验性举措试图在多个领域实现这项技术,包括汇款、清算和结算。然而,很少详细考虑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该如何规范这项技术。文章阐述了促进区块链跨境金融交易的监管框架,并研究了该框架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实施。

▲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区块链监管系统

  在保护金融体系不受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同时,帮助金融体系发展,就必须制定相关法规。监管框架必须通过结合私人治理、软法和硬法,在技术、治理和合规标准的三个层面灌输信任、促进连接并鼓励竞争。这一框架将由监管机构和私营部门共同努力,利用区块链术,并由政府部门制定总体目标。

  要成功实施这一框架和体系,中国必须发挥巨大作用。中国有能力和资源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这一系统,并将其推广到亚太地区的广泛商业应用。利用其经济实力,中国可以建立一个监管框架,促进未来跨境区块链支付系统,以支持日益一体化和经济快速增长的“一带一路”地区。中国应鼓励建立一个共同的作用和协调该地区监管制度促进无缝、高效的金融交易过程,扩大“一带一路”的共同市场,使所有国家受益。

 

Financ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an Singapore help in securitizing it?

“一带一路”融资:新加坡能帮助证券化吗?

  “一带一路”倡议有望弥补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总需求损失。目前,大部分融资来自政府和金融机构。如果“一带一路”需要更多私营部门融资,那么就可以采用以往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方式,以及现代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中国需要律师和金融家,而西方传统上在这些实体中拥有比较优势,而中国的优势是在建筑和制造方面。新加坡在提供东西方融合的服务方面已经处于有利地位,也有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一种均衡的方式,让各方都能从中受益。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

 

How ‘belt’ and ‘road’ are related economically: modelling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一带一路”中“带”和“路”的经济关联:模型与政策含义

 

  为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中“带”和“路”之间的经济关联,文章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首先,建立铁路运营商从中国政府获得的最低补贴与海运行业市场状况之间的联系。其次,探讨新铁路与现有港口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最低补贴额度受外部航运需求和航运运价的影响。此外,通过铁路提供服务的公司将来能够与海上航线的运营商竞争,当地经济将从一带一路建设中受益。竞争将通过降低延误成本、运输成本、运输价格和时间来提高服务质量,而福利收益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托运人对时间和价格的敏感性。这项研究对于补贴、基础设施融资和政府支持计划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具体来说,最低补贴额度取决于海运航线的外部航运需求和航运费。郑州至汉堡铁路货运列车的补贴就是如此,等于火车运费与海运运费之间的差额。此外,边际成本、公路收费、托运人对货物运输的支付意愿及其时间价值都会影响最低补贴。因此,文章认为集装箱列车从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获得的补贴要高于预期,原因可能包括远洋运输业的衰退、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11-2012年的欧洲政府债务危机以及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导致的运输需求低迷等因素。以上事件很可能影响到海运市场的集装箱运费,从而对铁路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如果铁路航线的运营商能够与海运航线的运营商进行竞争,两种运输体系会对该地区,特别是对托运人产生积极的效益,同时,新铁路的引入将降低靠近火车站托运人的地面运输成本。

 

Port Investment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Beijing Grabbing Strategic Assets?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港口投资:北京在夺取战略资产吗?

 

  “一带一路”港口项目对受援国政府具有吸引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为:它们不仅能带来地缘政治利益,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尽管“一带一路”项目大多是通过比多边开发银行提供的贷款更优惠的贷款进行融资,但中国在融资和重组方面表现出了灵活性,特别是在项目直接促进中国政府自身关键目标的情况下(如瓜达尔港)。最大的多边开发银行和大多数主要的非中国捐助国(日本部分例外)都回避大型港口开发项目,这一事实使中国政府拥有了在此类投资中唯一的筹码。

  文章探讨几个主要港口演变过程以及中国所做出的努力,包括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这些案例均不支持“中国债务陷阱外交论”。恰恰相反,它们凸显了中国的重要性,即最大限度地减少美国在连接中国和中东石油出口国的上通道上主导权的脆弱性。中国正在寻求克服这种脆弱性,寻求一组持久和可靠的盟友,而不夺取资产。盟友有两个共同的属性:紧邻全球海上航线,并且可以得到中国的帮助,以增强对抗更强大外部势力。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and autonomous system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towards private security compan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自动化系统:走向中国特色的民营安保企业?

 

  “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正在打造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然而,“一带一路”部分基础设施将在长期内乱、大量犯罪活动和刚开始的叛乱活动频繁的地区运行,需要得到中国民营安保企业的保护。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在新疆开展大规模反分裂和反恐行动。若供需双方步调一致,中国民营安保企业很快将在中亚、南亚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使用一套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