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合会年会绿色“一带一路”主题论坛嘉宾观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SDG15)
2021-09-18 16:09    来源: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BRIGC

  2021年9月8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2021年年会“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论坛在京举办。论坛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绿色联盟)、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和世界资源研究所共同承办。

  论坛第二单元围绕“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SDG15)进行了讨论。嘉宾发言要点如下:

汉森  国合会委员、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应该成为未来发展的明灯,指引“一带一路”投资策略的转变。中国的生态文明提倡人和地球和谐相处,自然可以成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考虑环境影响,更需要从地方、区域、国家和全球等不同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整个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建议关注贸易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和冲击,关注山谷、河流、沙漠、港口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生态节点。遵循建设自然基础设施的原则,减少污染,更多地利用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工具开展“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强化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联系。让绿色“一带一路”引领大家承担共同的责任,促进实现全球绿色合作。

纳吉丝  伊朗环境部国际事务与公约中心主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家联络员

  跨国合作和基于自然所制定的战略是应对全球危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应进一步把保护生态系统的全球雄心变成实际行动,使政府间及国际倡议的合作更加有效。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会,让我们就共同目标努力,逆转环境恶化现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由可再生能源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所推动的可持续经济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更清洁的基础设施和更具韧性的未来。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综合了保护、管理、恢复自然及改良生态系统的行动,将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应对社会挑战,同时保障人类福祉,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更好地应对当地情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也将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促进可持续城镇化,恢复退化生态系统,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提高风险管理及应变能力。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需要寻求环境、社会和经济协同效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通过帮助和鼓励公民参与,提升社会福祉、增强社区凝聚力。此外,制定政策过程中,应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取得好的成效。

  伊朗希望继续在“一带一路”框架之下进行国际合作,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落实以自然为基础的保护措施,尽量减少风沙化。

陈莉娜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生物多样性国际保育处高级署长

  新加坡于2021年2月升级了“绿色计划”,该计划是新加坡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而制定的全国性计划,其关键支柱之一就是建造“自然中的城市”。我们希望通过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修复城市自然环境,实现气候适应性、生态可塑性以及社会适应性。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关键策略包括:进一步扩展自然资本,建立中央自然保护区,使新加坡四周被自然公园环绕;建设更自然化的城市花园和公园,例如将泄洪渠改造为溪谷生态区,为野生动物及植物提供栖息地;还原城市结构中自然景观,对城市公园、花园进行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加强绿色空间之间的连通性,建立绿色走廊,将此前被基础设施割裂的生态系统重新联结。此外,通过“100万棵树”运动等社区引导,拓宽公众参与力度,以及通过环境保护科学与规划的研究,帮助相关机构制定决策,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科技、工业化进程。

  我们希望在《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设定一个宏伟计划,采取行动举措,转变社会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确保到2050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愿景。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新加坡近期还更新了《城市生物多样性指数》,可以更好评估城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表现,我们也希望中国的城市以及世界各地其他城市都能够使用这个指数来作为自我监测的工具。

卢伦燕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风险和挑战,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及合作伙伴的努力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得到共建国家各方的重视。联盟发布的《“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识别及影响分析报告》显示,“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印缅交界处等处,六大经济走廊与沿线保护区总面积的32%以及265种受威胁物种的范围重叠。

  为此,我有三点建议:一是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决策的早期采取生物多样性风险控制措施,如识别关键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与项目的交叠程度,合理进行项目设计规划,尽量避免在世界遗产地内、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或关键物种栖息地建设等;二是倡议企业遵守更高的绿色投资标准和原则。今年7月,商务部和生态环境部印发《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机构和多边机构的通行标准,体现了中国政府支持企业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力量的鲜明导向;三是开展更多的生物多样性跨国合作,通过与沿线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将中国的经验和工具,比如生态红线、自然资本核算等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分享。

张小全  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首席科学官

  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周期较长,可能对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影响。建议在项目初期就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选址,并采取缓解措施,避免将对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环境风险,避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损失。

  大自然保护协会开发了一个名为“发展规划系统工程”的科学工具(简称DBD),主要应用于矿产资源开发、页岩气、油气资源开发,以及风光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规划,帮助各类开发项目减少生态足迹、降低生态风险。

  相对化石能源而言,可再生能源是清洁的,但可再生能源发展也会占用大量土地,可能会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可以将DBD应用到“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或者景观尺度的规划中,从而减少能源、交通、矿产资源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水和碳足迹,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