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举办“一带一路”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对话会
2021-10-09 18:10    来源:“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国际社会高度肯定,认为这一承诺意义重大,将对推动全球及区域低碳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并期待与中方共同推动全球及区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为更好地向国际合作伙伴宣介习近平主席重大宣示,探讨如何加强合作推动“一带一路”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联盟)联合能源基金会、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于2021年9月29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联合举办“一带一路”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对话会。

  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索尔海姆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围绕“一带一路”绿色路径优化、市场驱动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绿色联盟咨询委员、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联盟咨询委员会委员、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首席执行官桑顿分别做引导发言。来自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基金会、欧洲环保协会、欧洲气候基金会、美国环保协会、美国塔夫茨大学、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嘉宾参加会议并发言。

  会议由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周国梅,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龙迪,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共同主持。主要发言嘉宾观点如下:

  赵英民(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也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注入新动力。促进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环节,尤其对中国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获得可负担、可再生、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才能真正的扭转对化石能源的路径依赖。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通过全球最高强度的碳排放降幅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近期,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就共同支持全球气候治理多边主义进行了密集的对话交流,释放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合作的积极信号。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责任、做出更大贡献,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危机。

  索尔海姆(绿色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是2021年最为重大的环境决策,同时停止支持海外煤电项目也为中国创造了巨大机遇,推动投资流向绿色氢能、电气化交通运输、太阳能、风能及其他所有煤炭替代能源,并将产生两方面直接影响:一是有利于全球环境,因为煤电投资将快速削减;二是有利于中国及其“一带一路”倡议,此举可展示中国的决心以及“一带一路”如何为全球绿色发展带来积极惠益,建议:

  第一,2022年全球疫情有望得到遏制,应将“一带一路”议题公平公正优先纳入全球议程和国际会议,加强与共建国家的政策对话,积极吸引私营部门参与推动变革。

  第二,加强与共建国家合作。关注巴基斯坦、越南、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南非、肯尼亚等主要投资目的国,探索如何推动绿色可持续的“一带一路”投资。

  第三,联盟作为连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平台,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建议重点关注公平转型,确保能够以积极、公正、平等的方式推动褐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

  第一单元  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绿色路径优化

  邹骥(绿色联盟咨询委员、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一重大宣示令人振奋,充分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气候进程中的作用,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感”。应继续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煤炭退出的规划和机制问题,包括增加非化石能源供给,通过用户侧、需求侧管理,实现有序退出、先立后破,建议:集中攻关和研究煤炭退出机制设计问题。把推进实现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SDG13(气候行动)目标融合起来,在东南亚、南亚等煤电集中的地区建立圆桌对话机制,邀请东道国政府能源管理部门、投资者、能源企业,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海外投资企业、海外能源项目承包商,以及多边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探讨煤炭退出机制和退出规划。

  图比娅娜(欧洲气候基金会首席执行官):煤炭向清洁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应是各国政府的主要任务,“一带一路”倡议可向参与共建的发展中国家发出明确信号,助其将国内政策与国际方向对接,实现能源转型。同时利用激励机制鼓励私营部门参与转型,打消金融机构对政策决策的疑虑。同时,要鼓励发展机构与开发性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能源转型。并表示“一带一路”有助于加速绿色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新兴能源技术。

  刘鸿鹏(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司司长):推动发展中国家能源低碳发展及绿色路径优化,建议:一是要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与绿色低碳发展协同增效。二是要考虑到能源转型对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能源部门脱碳而实现的能源过渡也成为气候行动议程的核心。三是优化绿色路径需要资金和投资支持,发挥绿色财政政策作用,利用国内的财政资金更好的推动环境目标。联盟在绿色“一带一路”框架下具有很大的潜力,应该持续加强联盟建设,建立圆桌对话机制,识别出更优的“一带一路”煤炭向清洁能源转型路径,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班达利(美国塔夫茨大学气候政策实验室研究员):中国宣布退出海外新建煤电项目对中国和全球都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这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重点关注如何推动大规模投资转向可再生能源,以及投资所在国的电网部署情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除了必要的融资,东道国需求对于推动投资转向可再生能源至关重要。二是受援国有尝试新能源的意愿并提供激励措施。三是应确保能源规划按照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中国政府应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通过开展圆桌对话等形式开展交流,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设计和实施低碳能源政策。

  第二单元  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市场驱动创新。

  桑顿(联盟咨询委员会委员,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首席执行官):中国决定不再支持海外新建煤电项目,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在其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下一阶段,“一带一路”建设要关注生物多样性领域,要对海外项目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向公众披露环境信息,确保公众参与。企业应加强对海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一是采取统一行动,在“一带一路”项目开发中考虑生物多样性影响;二是深入了解各个项目的环境影响,用于改善环境绩效;三是增进中国与共建国家和民众之间的信任,让其了解项目在开发实施过程中已纳入气候和生物多样性考量。

  李永怡(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未来项目研究主任、可持续促进咨询委员会主席):中国这一新的承诺开拓了绿色能源的发展新路径,也为其他国家低碳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作为未来发展零碳经济的必由之路,中国目前着重清洁能源的生产和部署,相应的,“一带一路”国家清洁能源投资也需扩大,才能确保实现能源转型。中国作为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者,一是要扩大影响规模,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二是要政策创新应紧跟发展步伐,比如将环境影响评价贯穿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希望各国能够相互借鉴,抓住全球转型的黄金时期,通过市场驱动和政策创新的方法,创新管理碳资产,共同探索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张建宇(联盟咨询委员会国际协调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承诺更是需要关注的重大挑战。目前限电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中国电力的持续供应也成为了“一带一路”合作发展中的重要议题,限电状况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如何得到缓解则是面临的又一难题。联盟发布的《“一带一路”碳市场机制研究》报告对共建国家能源转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于今年7月16日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场,碳市场的建立过程中重要的不仅是明确碳定价,更是建设低碳转型机制、加强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并实现国际合作共赢。

  吴文豪(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为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场需求,中国能源行业企业需要通过市场驱动的创新,从规划先行、提升总承包能力、融资创新和投资四个方面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他分享了中国电建为促进国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生动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为全球各国政府、业主提供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电力解决方案的强大的“中国力量”。